在香港倒垃圾马上收钱了!一年600块!真怕呼吸和放屁也收费……
日期:2025-07-22
后来,深港两地派出专项小组共同解决此事。具体解决得怎样不清楚■◆■★★,但这个堆填区继续运作。
或许几个月后开始◆■■◆,打工仔包里装的不是电脑,而是准备从家里带去公司扔的垃圾。
政府势必要恩威并施■★★,让大家觉得环保不是负担◆★,而是惠及自身、社会和千秋万代的好事。
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还时不时会有“老人家半夜健步如飞跨区偷偷倒垃圾”的新闻出现■◆。
所以相关部门在新界的偏远山区里挖呀挖呀挖,把垃圾层层叠叠埋在坑里,名曰“堆填区”。
秉持环保以及■◆“悭啲啦Baby”原则,我一边考虑怎样减少垃圾,一边在想怎样回收再利用。
今年4月1日起,香港市民需要在超市、便利店等指定地点购买指定垃圾袋来装家居废物。
走进回收站,发现装潢得还挺漂亮■★★■,Muji风■★,设有纸张、玻璃、塑胶■■◆◆、电子制品等不同的回收区。
实践出真知■◆★◆◆,我发现一个垃圾袋实际承载量大约只是理想状态的60%至80%(不出动大力金刚腿踩扁垃圾的情况下)◆■★◆。
按理说■★■★,多管齐下,分步施行■■◆■■,有望逐渐实现垃圾量减少■★■★、填埋变为再利用的目标。
其中比较大型的是香港减废的“绿在区区 - Waste Reduction”计划。
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回收可以按重量积分■◆◆◆■★,然后换领奖品,主要是粮油干货和小食品。
除了家庭垃圾■■★◆◆◆“计体积收费”,还有大型垃圾的“按标签收费”和工商业的★★“按重量收费”。
听起来不多,但香港就这么大,700多万人每天共产生1◆◆★★◆■.5万吨垃圾,源源不断◆■◆■。
早前得知扔垃圾要收费,我第一时间不是吐槽,而是买了一个15公升的垃圾桶★★■■◆,提前演练。
如果胶袋不对,或乱扔垃圾,或会被拒收、被警告、被罚款1500元至50000元不等。
本来外卖就要多花钱◆★★★■■,买胶袋还要再花钱。这样一来,钱没少花,反而制造了更多垃圾■★◆★。
通常一个三人家庭每天需要一个10公升($1.1)或15公升($1◆★★★■.7)的垃圾袋。
2016年起,将军澳堆填区不再接受家居垃圾,改由新界东北的垃圾堆填区处理■■◆★■。
以往打击喂饲野猪、野鸽或者乱抛垃圾的情况,都有人手不足问题,何况对七百万人倒垃圾征费。
官方表示,网上展示的胶袋样板和最终实物有差别,而且有编码等防伪特征,以防假冒。
但近年来,将军澳俨然发展成一个人口稠密的大型新市镇,常接到市民投诉空气太臭。
我到访了其中一家,绿色招牌上一个大大的“6”■■■★◆,谐音■■■◆“绿”,中间有个回收符号。
该原则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首次被广为讨论。
今年,不少香港人北上去深圳消费★◆■■。其实比香港人更早到达的★★◆◆,是香港垃圾的臭味。
为了答疑,物业管理处、各政党和团体都开始向市民解释垃圾收费的来龙去脉和应对方式。
而玩具、衣物★■◆★■◆、家具用品,可以放在二手平台◆★■★,和各种社福机构的回收箱。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没想到一众高薪议员讨论了许久★◆,最先落地的居然是★■“垃圾收费”这记重锤■◆■■,可见决心之大◆◆。
2023年,香港人均每天丢弃固体垃圾1.51公斤★★★,比前一年的1.53公升稍稍进步了些。
场景二◆■■:在街市买鱼买菜,商户给了免费胶袋◆■★◆,超市的大米、干货的外包装原也可以作为垃圾袋◆■■。
而且市民本来倒垃圾是举手之劳,现在出钱又出力★★◆■,搞不好还要罚款◆★、坐监◆■■■◆◆,想想就不开心■■◆。
区议员促请当局不要低估情况★■◆★■◆,必定要以足够的人手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争拗,才能争取市民的配合。
在香港这个缺水的地方,自来水来之不易◆◆。用大量自来水、花更多时间洗饮品盒★★■,可行度不算高。